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片单|三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吹空调,吃西瓜,看别人流汗

阿嚏zzzZ 三联生活周刊 2021-07-13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阿嚏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本届美洲杯已经结束,欧洲杯也接近尾声。如果你也一时间对没有球赛的夜晚感到不适,那么这份体育片单正好可以作为你回归正常生活的过渡。如果你不是球迷,不是体育迷,甚至从有体育课开始就对这些把大家搞得疲惫不堪又满身臭汗的活动感到厌恶,那这份片单也同样适用。毕竟过三伏天最(不)正确的方式莫过于,瘫在自家沙发上,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别人流汗了。 

也没准,看着看着你会被屏幕里哪一个人物吸引,对哪一项运动萌生出“要不我也试试”的小冲动,这自然是极好的。实在不想动弹也没关系,通过观摩别人运动,获得一种“我好像也跟着瘦了呢”的美好幻觉也不错。

01 《胜利大逃亡》


很多人第一次看这部1981年的老片是通过CCTV6的《佳片有约》栏目。这部由约翰·休斯顿指导的电影最大的看点不是它成功地将“战争”、“越狱”、“体育”三者融合在一部片子里,而是它将影坛大碗,如史泰龙、迈克尔·凯恩,和真实的球星,如球王贝利、率领英格兰夺得1966年世界杯冠军的功臣鲍比·摩尔,放到了同一支足球队里。
在二战末期的法国某战俘营,德军为了鼓舞士气,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对阵双方分别是兵强马壮的德国队和由史泰龙、贝利等人组成的国际战俘队。参赛双方各怀鬼胎,德国一方企图利用这场势在必得的胜利展开舆论攻势,而战俘们则暗中联络了巴黎地下组织,打算利用球赛作掩饰,进行集体越狱。在这场虚构的球赛中,德国队仅在上半场就已经取得了4比1的领先。
将近120分钟的电影有3/4都在为比赛中场休息的那几分钟做铺垫:越狱的地道直接挖到了球员更衣室,可以全身而退的战俘们却决定放弃来之不易的自由,回到场上踢完下半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不仅是一场球赛!要是不踢,输的可不仅是球!”
弱病残将的战俘队真能大逆转吗?如果赢了比赛,那他们还能逃掉吗? 

这是一部特别好莱坞式的电影,但即便看穿了它的把戏,你还是会被打动,会心甘情愿地被它欺骗,因为它表达了一个朴素的愿望,要足球,不要战争。

02 《越位》


很多关于足球的电影都把镜头对准赛场,聚焦于球员和教练。但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指导的电影《越位》讲的就是球迷的故事,确切说是无法入场的球迷。
贾法·帕纳西选择了2005年伊朗对阵巴林的那场世界杯外围赛作为影片的故事背景。对伊朗来说,这场比赛至关重要,因为赢下来他们就能进入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圈。这样一场比赛自然吸引了全国人的关注,其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但是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伊朗女性很难进入球场看球。影片的主角就是一群冒着遭到逮捕、罚款甚至监禁风险,也要去现场看球的伊朗女孩。

影片中,五六个互不相识的女孩因溜进球场而被暂时关在了一起,负责赛场安保的官兵并没有特别难为她们,甚至一度充当起了解说员,将赛场内的激烈战况转告给她们。在那一刻,对足球共同的热爱冲淡了宗教教义、冲淡了不同立场的对抗。

03 《光荣之路》

现在,几乎没人可以想象,篮球这项运动如果没有黑人球员那会是怎样,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篮球还是一项被白人垄断的运动,直到唐·哈金斯打破了藩篱。在执教德州西部大学矿工队时,他史无前例地挑选了七名有潜力的黑人球员加入球队,他的这一举动和后来发生的事,改变了美国篮球的发展史。《光荣之路》讲的就是唐·哈金斯和他这支黑白共存的球队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主旨很鲜明,就是反对种族歧视,可以说这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但是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好看,也是个本事。如何平衡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视作品需要的戏剧性,如何煽情才不LOW,又要如何设置笑点……在这些方面,《光荣之路》处理得都不错,所以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才不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

值得特别说一下的是,唐·哈金斯在NCAA总决赛时刻意只派黑人球员上场与全白人阵容的肯塔基大学对战,如此高燃的情节并非电影创作,而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

04 《百元之恋》


32岁,没有梦想,没有工作,没有男友,每天蓬头垢面居家啃老。在《百元之恋》中,安藤樱扮演的斋藤一子以“废柴”的形象出场。在和亲妹妹大打一架后,一子被赶出了家,被迫开始独立生活,而她只能找到在百元便利店当夜班收银员的工作。 
无聊且薪水微薄的工作,或古怪或变态的同事,一子的独居生活乏味的像白开水。但更糟的还在后面,一子先是遭到了便利店男同事的强暴,随后又遭到了业余拳击男的背叛。在身心双重受挫的档口,一子选择自己走进拳击俱乐部,开始打拳。
她跳绳、跑步,对着沙袋不停出拳,在便利店打工时也会旁若无人地练习拳法……她的人生会因为有了“打拳”这件事就逆风翻盘吗?

或许有时候,“好想赢一次”的欲望比“真的赢下来了”这个结果更珍贵。

05 《极速车王》


这部电影的原名比中译名更简单明了,叫“Ford v Ferrari”,它讲的就是1966年的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中,福特大战法拉利的事。但这要仅仅是一部赛车场面管够,拉来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对戏的励志片,那格局就小了。
这部电影从始至终一直在讲纯粹的热情如何输给金钱,体育精神如何被商业运作腐蚀。毕竟在竞技比赛中,有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强劲的对手,而是本方的人事缠斗和官僚主义。 

马特·达蒙扮演的卡罗尔·谢尔比在片中有过一段台词,他说,“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是真正幸运的人,因为那样的人做起事来不会感觉是在工作,但这些人极为稀少,我也不知道他们算不算是幸运。但这些人会发现,有些事是他们必须做的,那些事让他们着迷。如果他们不去做那些事,他们会觉得脑子被掏空了。”他说的既是他自己,也是贝尔扮演的肯·迈尔斯,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06 《纪录72小时 夏天的甲子园 另一个青春》


这是NHK在2017年播出的一个纪录短片,这一年,福冈县立东筑高中棒球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甲子园入场券,但在这个只有25分钟的纪录短片中,镜头并没有聚焦于这支球队在甲子园的表现,而是对准了这所高中附近的男女老少,比如同一所学校的女同学,为棒球队员理发的阿姨,开书店的年轻人,料理店的老板,经常从自家窗户眺望高中棒球场的老夫妻……正是因为夏天的甲子园,这些人的青春重叠在了一起。

即便没有大篇幅展示队员和比赛,只是看到料理店阿姨谈起棒球时眼睛里的光芒,也能感受到那种日式专属的热血。在球队从甲子园归来时,有人特意站在路边等他们,和他们击掌。这些年轻人在青春里学到的不仅有“为了目标而拼搏”,还有“不只有赢了才配得到欢迎”。

07 《徒手攀岩》


可能是因为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的关系,看过《徒手攀岩》的人要比看过其他体育类纪录片的人多很多(豆瓣已看人数超过了14万)。这个片子跟拍了一个名叫亚历克斯·霍诺德的年轻攀岩者,拍下了他徒手攀上美国约塞米蒂酋长岩的惊险过程,以及在正式攀登前的漫长准备。
在他真正攀登的时候,随着他攀登的进度,影片不时地指出他所在的高度和区域,300米—中空页岩区,抱石绳段—625米……为了方便观众看到亚历克斯已经征服的高度和整个酋长岩的高度(约900米)对比,镜头需要不断拉远再推进,后期技术还标记出了他攀爬的路线。

有人会敬佩亚历克斯,有人会觉得他吃饱了撑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无所谓,和自然相比,人类就是那么一个需要把镜头推得很近很近才能在岩石裂缝中看到的小点儿。

08 《强风吹拂》(动画版)

每到新年的时候,日本人除了爱看红白歌会,还爱看“箱根驿传”的比赛直播。箱根驿传是日本一项历史久远的接力跑赛事。它全程总长约217公里,从《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前出发,至箱根芦之湖后折返,全程共10个区间,每个区间约20公里左右。每年会有21只大学队伍参赛,每队10人,一人跑一个区间进行接力,最后以总时间作为比赛成绩。 
为了保证赛事的质量,“箱根驿传”对参赛选手设置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必须达到“5公里成绩16分30秒以内”或“10公里成绩34分以内”才有资格参赛。如果你也爱好跑步,敬请对比一下自己跑速,感受一下参赛强度。 
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长篇小说《强风吹拂》写的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企图参加箱根驿传的故事。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既有真人电影,也有动画番剧,但动画评分(豆瓣9.4)远高于电影(豆瓣7.6)。究其原因或许是,动画这种形式更好地展现出了十个少年在跑步中度过的那段又热血又搞笑,又感人又中二的青春。 
不跑步的人常有的疑问是,跑步这么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那些人就是不能放弃?这部动画给出了答案,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END
本文作者 : 阿嚏
微信排版:小风

微信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中考定终身?」

点击文字链接,一键订阅数字刊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中考定终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